4月18日,白云山潘高壽生產黨支部、職能二支部、職能三支部開展“弘揚革命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”主題黨日活動。40余名黨團員和員工走進廣州起義烈士陵園,在沉浸式紅色教育中領悟先輩們嚴守紀律、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,傳承英雄城市紅色基因。
松柏凝翠寄哀思,豐碑矗立憶英魂?;顒右潦?,全體人員在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前整齊列隊,聆聽講解員講述1927年廣州起義的歷史背景及英烈事跡。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首批城市武裝起義之一,廣州起義歷經三天浴血奮戰(zhàn)雖最終失利,卻為中國革命留下了“工農紅軍”旗幟與蘇維埃政權建設的寶貴經驗,千余名烈士用生命詮釋了“為人民謀解放”的初心使命。大家向紀念碑敬獻鮮花并行鞠躬禮,以莊嚴儀式緬懷先烈。
“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,擁護黨的綱領,遵守黨的章程……”在紀念碑前,全體黨員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。錚錚誓言既是對革命先烈的莊嚴告慰,也是對自身的嚴格要求——以革命先輩為鏡,嚴守黨的紀律規(guī)矩,將對黨忠誠融入具體行動中,以嚴守紀律、真抓實干的作風踐行初心使命。
在葉劍英烈士紀念區(qū),黨團員們深入了解其在廣州起義中領導軍事斗爭、堅持原則不動搖的事跡,深刻體會老一輩革命家“嚴以律己、公而忘私”的優(yōu)良作風。在周文雍、陳鐵軍烈士雕像前,講解員深情講述了“刑場上的婚禮”故事,“頭可斷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滅”。兩位烈士用生命詮釋了對信仰的絕對忠誠和對紀律的至死堅守。大家深受觸動,并紛紛表示,先烈們在極端困難的環(huán)境下仍能保持對革命事業(yè)的堅定信念,哪怕身處生死邊緣也絕不違背革命紀律,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,更應將“嚴守紀律”刻進骨子里,讓優(yōu)良作風成為我們的行動自覺。